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王安石

關燈
王安石

【此次變法從一開始就遭到了許多反對派的激烈抗議,最初的時候因為變法進行得應該還算順利,而且王安石得到了國家最高權力者的支持,所以也還是堅持了下來,可是隨著時間一長,那些變法措施中的各種弊端浮現出來,反對派的聲音更大,有反對派自然也有支持派,雙方在朝堂上開始了激烈的鬥爭。】

公元1042年,慶歷二年。

這個也是趙禎現在最擔心的問題。

就是現在,有著幕中女子的變相的支持,朝堂上仍舊日日爭吵,可想而知在沒有巨幕的情況下,那些措施的實施該有多麽困難。

想到這裏他有些為神宗擔心,也難怪他堅持不下來了。

他想如果是自己,或許也沒辦法周全。

這換誰來,能解決這個麻煩呢?

趙禎突然意識到現在的問題居然不是變法,因為在知道北宋不久將會滅亡之後,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改革,只是他們各自堅持的法子不同罷了。

現在是要尋一個折中的法子讓他們都能同意。

可是這中庸之道哪裏是那麽好實施的?

【在這些反對派中,雖然有我們先時說過的真的為了搜刮民脂民膏的那一群人,但是在這一群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為百姓考慮的,比如說蘇軾,蘇軾認為強行幹預市場是不對的,市場就應該讓其順利發展,結果證明他的說法也有一些道理。】

公元1099年,元符二年。

這道理很簡單啊。

朝廷幹預了,意味著原本簡單的二者的利益分配有了第三者的介入。

二者分配尚且亂七八糟,這有了第三者的介入那還不更亂嗎?

若是能保證大部分的官員都不謀求私利那還好說。

但即便如此,蘇軾也覺得王安石的很多法子是有些欠妥的。

【然而在變法之前,北宋不就是一種放任自由、缺乏監管的經濟模式嗎?這樣的話只能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大,所以其實這兩種模式都有各自的長處與弊端。】

蘇軾不置可否。

所以……他想,所以這兩者之間最好是沒有人的介入,但是卻也可以進行監管。

只要朝廷不介入,只當一個監管者,那事情就會簡單許多了,公事公辦的也一定更多。

然而還沒等蘇軾高興多久,他就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。

公事公辦哪裏是那麽簡單的?

若是這監管的人監守自盜,那可怎麽辦呢?

難道又找監管者來監管這些監管者嗎?

蘇軾一頓,“又有何不妥呢?”

如今的臺諫不就是監管者嗎?

雖也有徇私枉法者,但總好過不監管。

“父親說什麽?”一直跟在蘇軾身邊的蘇過疑惑地問,卻只是見蘇軾輕輕搖頭。

【其實蘇軾也是明白的,這只是他反對王安石的某些措施的說辭,但是他認為可以用常平法收購米糧,在糧食便宜的時候買入,價格漲起來就放出,他的這做法跟市易法有很多的共同之處,其本質都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宏觀調控。】

宏觀調控。

幕中女子不是第一次提到這個說法,倒是很貼切。

蘇軾本來就不是完全反對王安石的,如若不然,他如今也不會在此處了。

他都這把年紀了,他也不懂,為何這個世界就一定要是非黑即白的。

希望經此巨幕,眾人皆能懂此理吧。

【蘇軾與王安石的不同在哪兒呢?蘇軾始終是以民本思想為主,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王安石雖然也關註民生,但是他現階段的目標是實現富國強兵,或許在他的意識中,國家富強了百姓的日子就會過得好點。】

公元1042年,慶歷二年。

難道不是嗎?

若是無國何以有家?

但聽女子之意,自己不夠關註百姓。

就那變法結果來看似乎確實如此,可是他卻還是覺得應該自上而下地變,國庫都空了,還拿什麽去接濟百姓?

不過,他想,或許他也可以在充盈國庫的同時救助百姓。

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得讓他們自己行動起來。

【從這個方面來說,他們兩人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,但事實上並不能實現殊途同歸,我非常主觀地覺得蘇軾的做法會更具有持續性一點,有句話是很有道理的,“興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”只要百姓苦的這個癥結沒有解開,百姓的日子都沒辦法好起來,社會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穩定。】

此話一出,毀譽參半。

大多數百姓自然覺得有道理,也不管他們的日子是不是可以好起來,只覺得蘇軾就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。

當真以為他們傻嗎?

朝廷還不是靠著他們的糧食過活,沒有他們哪有那些人的好日子?

而且沒有天下的如此多的百姓,哪有大宋?

偏偏有些人就不懂此理。

【但是我們站在當時王安石的角度來看,王安石一行其實也沒有什麽錯,他跟當時施行均輸平準的漢武帝是一樣的,他們追求的是迅速解決財政問題,因為當時的北宋國家財政問題已經很嚴重了。】

公元前113年,元鼎四年。

劉徹一再被戳痛處,心中多有不滿。

可是他就算不想承認也得承認,大漢很強,卻也有些財政上的困難。

然而軍費支出那是必須要有的,否則,落得像宋朝那樣的下場如何了得?

【蘇軾曾就賦稅提出自己的看法。第一個減免賦稅,在當時那個情況下很難實現,因為本來沒錢,再一減,這個吏部就沒法幹了,第二個是讓國家買田,招募租客,也就是將土地收歸國有,這個提議在王安石的《兼並》中也提到過,只是他們兩個所選擇的方式不同。】

公元1042年,慶歷二年。

歐陽修派去眉州的人已經回來了,不日,蘇家一口人也會來到汴京。

看到如此人才,歐陽修心中還有些打鼓,屆時自己教導,還能教得比巨幕中的他更好嗎?

只可惜這孩子生得晚了些,若是如今能助他們一臂之力就好了。

【就從土地問題上來看,就能看出他們兩個人不同的做事風格,王安石認為地將土地收歸國有是將所有的土地強制收歸國有,是徹底地改變土地制度,這種制度上的大改歷來都是腥風血雨艱難實現的,因為在他們那個時候很多富豪大家都靠著土地獲得利益,這樣強制征收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,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,更何況是那些大家族,所以這樣做不可能不引起反對,我們看到的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也沒有這一條。】

他倒是想。

其實在聽了《兼並》一詩之後,許多人對這建議都蠢蠢欲動。

但是最後卻還是沒人敢讚同,本來這變法一事就要得罪不少的人,這是一下就要人家半條命,換誰誰願意呢?

所以即便是現在如此風格的王安石也還是沒能實現這想法。

【相比之下,蘇軾的措施就溫和許多了,他認為可以讓國家去買地,然後租給農民。乍一看蘇軾的想法也是沒什麽問題的,國家的土地租起來肯定能更讓人放心,但是這裏面其實也有很多問題,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錢,國家沒有錢怎麽買地,要這樣搞那肯定不是一兩塊地可以解決的,那肯定得大規模進行,朝廷給不起。】

公元1099年,元符二年。

如今的蘇軾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。

早些年或許還有可能,但是變法時的大宋國庫已經是岌岌可危了,根本沒辦法實現。

租給百姓肯定不能太貴了,但那樣一來,買地的錢不知何時能收回。

但若是一塊地方一塊地方地來呢?

先汴京,而後江寧,如此……

也不知還等不等得起。

【國家沒有錢,如果強行這麽做,結果就是土地價格壓低,會引起賣地者的不滿,為了提高收入租金不會太低,百姓的壓力隨之也會增加,更別提當時吏治腐敗,政策落到實地時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樣的情況呢。】

眾人方才還在想蘇軾這法子好。

可是一提到腐敗二字眾人就傻眼了,才不好呢。

沒用的,不把這群貪官汙吏給治了,他們永遠不可能好起來。

不管什麽法子都好不起來。

【兩個人都是在為百姓為國家,持的觀點卻完全不同,這就導致兩人站在了不同的陣營,蘇軾這段時間的政治挫折很大程度上就是王安石造成的,但是這不影響兩個人的初心相同,因此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,司馬光上臺後廢除新法時,蘇軾又站出來為新法說話,他覺得新法不應該全部廢除。】

公元1042年,慶歷二年。

王安石欣賞這個蘇軾。

就算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同,但是這樣一個真性情的人,他相信很難有人不為他的人品所折服。

可偏偏他這樣一個人竟是那般蹉跎了一生。

而自己也是其中的幫兇。

【蘇軾是很客觀地在分析整個局勢,其目的都是為國為民,這麽一來他兩頭不討好,改革派在的時候被貶,保守派上臺時還被貶,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,在他得罪保守派時,昔日的政敵王安石又上書為他說話,兩人在一個奇怪的點上達到了默契。】

【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是很覆雜的,這也難怪馮夢龍會給他們寫同人文了。】

明代。

馮夢龍一驚,原來他這文章還傳到了後世嗎?

他還以為沒有巨幕出現自己就不會寫他二人呢。

這幕中女子會不會講他的這些文呢。

馮夢龍打定主意要將這文章寫得更好一些。

【而司馬光呢,司馬光也是一個好官,他編撰《資治通鑒》耗費了大半生的時光,早在仁宗時,他就一心為國,仁宗無子,他為此操碎了心不停地上書言子嗣之事,當時的仁宗肯定不怎麽待見他,偏偏他有一腔赤誠,又是個有才能的。】

公元1042年,慶歷二年。

官家不待見他。

司馬光陷入深思,官家不待見,如今再經由幕中女子這麽一說,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會待見自己了。

雖然幕中女子誇他,可是他可不認為自己能和蘇軾、王安石的才華相比。

他們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嗎?

一聽這頭銜就了不起。

不過,這《資治通鑒》竟是他編撰的嗎?

這是本史書吧,幕中女子提到過好多次,看起來還是本不錯的史書!

司馬光怔住了。

【後來英宗上位,司馬光又操心英宗和太後的關系,不停地在中間周旋。】

趙禎也為《資治通鑒》的事吃了一驚。

但拋開這個,這司馬光也是個好官啊,如此操心,自己不該不待見他。

他們現在缺的正是這樣愛國的人才。

然而趙禎心裏也擔心,如果用司馬光,他和王安石提前吵起來,這可怎麽是好?

【直到神宗即位,熙寧變法開始,司馬光一開始也並不就是王安石的政敵,甚至在變法的弊端還沒顯示出來的時候,在別人反對王安石時,他還站出來為王安石說話。】

竟還有這一層?

眾人都沒想到。

先時幕中女子說到司馬光是王安石最大的政敵的時候,他們下意識地就把司馬光劃分到了對立的陣營,即便幕中女子誇讚司馬光,他們的想法也不曾動搖。

沒想到司馬光還為王安石說過話。

【他真正開始強烈反對是在青苗法的頒布,他認為官員利用自己的權利放貸危害是很大的,事實也是如此,永遠不要用金錢考驗一個人,更何況是在那樣的一個貪官汙吏橫行的年代了。】

“這司馬光也是個好人啊!”有百姓感嘆道。

“唉,是啊,這些為國家百姓著想的都是好官,真正壞的是那些貪官,我們不能怪好官!”

眾人紛紛附和,對著貪官汙吏又是一頓大罵。

司馬光在他們心中的形象也瞬間高大起來。

不只顧私利的在他們心裏都是好官。

【然而當時的神宗一腔熱忱,只為和王安石幹出政績,當然,他也知道司馬光的才能,也希望司馬光能幫著自己,於是不停地給司馬光安排這樣那樣的任務,但是司馬光意識到神宗和王安石的政策不太對時,他就拒絕加入他們,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了。】

趙禎蹙眉。

這些人怎麽都這般行事?

個個都以不做官要挾?

真是反了他們了!

【說起來還蠻好笑的,他和王安石兩個都是這樣,不聽我的建議是吧,不聽就不幹了,於是在王安石如火如荼進行變法時,司馬光幹脆自請離京,專心地撰寫他的史書。】

原來他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寫史書的。

司馬光想,或許這也算是一種發憤著書吧。

【王安石變法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巨大的困難,但是因為他有神宗的支持,也一直在艱難地支撐著,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而變法的真正失敗並不是因為反對派的反對,而是開始於百姓。】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